玉晗,湖北省博物馆藏
古人崇拜猪,一是还未驯养为家猪之前的野猪凶猛威武,对于刚学会使用工具的人类来说,是另一种神秘而强大的力量存在;二是猪的繁殖能力强、且肉多肥嫩,这恰好符合远古时期人们多子多福、生活富足的美好希冀。
豕尊,商朝
青铜猪尊,西周
但随着人们制造、利用工具的能力提升,猪“养尊处优”的日子也逐渐到头了。人们把曾经危害自己生活的野兽送进了猪圈,由此开始了漫漫五千年的驯化过程,猪也就此沦为了家家户户都能上桌的美食。
绿釉陶猪圈,东汉
猪头形木祖,东汉
其中,因为滋味鲜味而史上留名的菜大概是东坡肉了。苏东坡一生好吃猪肉,甚至给自己的儿子起名为“豚儿”。在《竹坡诗话》中记有一则小偷偷吃东坡肉的逸事。一日,苏东坡烧肉以待佛印和尚,结果被人偷吃了,东坡不但不怪罪,还乘兴和诗一首“采得百花成蜜后,不知辛苦为谁甜。”让人忍俊不禁。
陶猪形鬶,一种炊、饮两用的陶制器具
更有趣的事发生在明朝年间,因为朱元璋姓朱,所以全国人民都必须避讳发“朱”音的字;否则,轻者招来杀身之祸,甚者满门不保。那怎么办呢?老百姓就硬生生地改了习惯,把猪叫做“万里哼”,杀猪不行,杀万里哼可以。
长沙西汉石猪,1956年湖南长沙南门外出土,大者长18.3cm,小者分别长4.9cm、4.3cm、3.7cm,中国国家博物馆藏
明武宗就更离谱了,因为武宗朱厚照不仅姓朱,还属猪。武宗曾下令,禁止民间养猪杀猪,祭祀不能用猪头,得用羊头。明朝律令在历史上是出了名的严苛。禁令一颁布,举国上下都慌了。皇室尊贵不吃猪肉,可老百姓只吃得起廉价的猪肉。更有甚者,刚出生的小猪仔也不敢养,连夜活埋。好在不久,这条荒唐的禁令便在大臣的劝谏下取消了。
圆明园猪首铜像
猪不入画?入!
就猪的长相和生活境况便可想而知,猪也遭到了文人画家的冷遇。中国古代画家大多认为猪过于俗贱,不可入画。
因此,今天我们很难在文人画中寻觅到猪的身影,而年画和剪纸中的猪则较为多见。
韩美林笔下的猪
韩美林为2019己亥年设计的猪生肖特种邮票
近现代以来,徐悲鸿、齐白石等大师曾几次画猪。说来,徐悲鸿第一次画猪便是应《中国时报——图画周刊》之邀为全国人民拜贺新年,徐悲鸿画猪名头虽然没有他的马大,但也是神态皆备、憨萌可掬。
齐白石笔下的墨猪
徐悲鸿《墨猪》
古人对猪有感情,现代人对猪也是迷的不行,诸多影视剧中便出现了很多经典的猪形象。
猪八戒自是不得不提;此外,迪士尼经典动画长片《三只小猪》中软萌可爱的三只小猪、香港知名电影《麦兜故事》中打造的麦兜形象,以及近年来火爆的社会我猪哥《小猪佩奇》中的佩奇一家……这些生动有趣的故事也同样成为了我们的美好记忆。
《三只小猪》的经典画面
《麦兜故事》海报
《小猪佩奇》中的佩奇一家形象
猪——文化符号
把猪当作风俗题材去描绘的艺术家不少,而通过猪来表达自己艺术思想的也大有人在。对这类艺术家而言,猪便成为了某种文化符号。
杰夫·昆斯《Inflatable Pig Costume》,1988-1989年
德国插画家迈克尔·索瓦(Michael Sowa)依靠描绘奇趣横生的动物而名声大噪,并成为了众多品牌、杂志的美术主笔。他笔下简单明媚的小猪总能给人幸福和愉悦感,简直令人爱不释手。
迈克尔·索瓦《Diving pig》
迈克尔·索瓦《Highway Pig painting》
大家熟知的安迪·沃霍尔也有很多以猪为主角的创作。这些作品中鲜艳的颜色、有趣而异想天开的画面使得人们很难解释其中的意涵,而模凌两可又荒诞的主题还为他笔下的猪带上了超现实主义的色彩。
安迪·沃霍尔《Pretty as a Pigture,Huh?》,76.2×114.2cm,1968年
安迪·沃霍尔《 Fiesta Pig》,丝网印刷,54.6×77.5cm,1979年
安迪·沃霍尔《Piglet》,1959年
1997年开始,比利时艺术家威姆·德沃伊(Wim Delvoye)便把猪当作“活的艺术品”在美术馆展出。2003–2010年间,德沃伊在北京开展了名为《艺术农场》的长期项目,他在郊区养猪场为十多头猪纹身,并把这些带着奢侈品商标、宗教图案等各类标记的猪纹身处理成绘画。艺术家相信,猪在不同的文化中代表的不同内容会在今天得到重新解读,并给观众带来启发。
威姆·德沃伊的纹身猪作品
古时中国,猪又被称为“豕”,
所谓“无豕不成家”,
养猪是我们民族扎根发源的重要生产劳动。
猪对于中华民族来说,是丰收、财富的吉祥象征,
猪年则是吉利富贵、欢愉美好的新年。
猪近年来的动漫形象非常受大众欢迎,
我们每个人都希望拥有小猪佩奇的家庭,
哼哼~哼哼~哼哼哼!
THE END
展览预告
著名书法家党禺
党禺现任广东省文史馆馆员,广东省政协书画会理事。1988年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,同年成为王学仲先生入室弟子。1997年1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书画展。
他潜心书法艺术50年,在传统学习中兼容并蓄,在美学理论上力主创新,1990年出版《书法教程》,1992年编著《书家必携》等多部教材,个别再版十余次。其出版的著作影响深远。
党禺强调艺术须“集古而成家”,四十岁前专研魏碑,屡获大奖;五十岁后专攻狂草,尤尚怀素;六十岁时以魏碑笔势入草,形成雄浑的“方笔草书”;七十岁时已画入书,呈现水墨交融的“心象”,极大拓展了传统书法的形式边界。
党禺的书法作品无论是艺术性与观赏性,还是对传统的继承以及创新性,都独具风格自成一体,深受广大艺术爱好者的喜爱和追捧,并得到诸多机构和艺术馆收藏。
ArtTree雅趣艺术馆,是一个结合文化艺术与生活的复合空间,除不定期提供艺术展览,课程,工艺品,艺术沙龙,亦介绍国外的艺术家及作品,并把中国的艺术家带向世界。雅趣传递美的概念,以不同的方式在公众平台呈现,致力于艺术生活化,为大家带来美的享受。
雅趣承办了商会协会高端会所的各类活动和聚会,完成了一次次艺术与心灵的对话和交流。
● 尽享购物乐趣 ●
长按二维码关注商城小程序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