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月20日,记者来到城南乡唐户塬智慧梨园。这里高标准的数字化管理震撼人心,从苗木选择规划、栽植、病虫害防治、气象分析等一系列生产过程均已实现数字化操作。
在寨子乡的恒温库梨果集散地,记者看到工作人员正在使用隰县恒温库管理系统,从预约入库、分拣装筐、销售出库、冷库环境监测、销售分析等全过程都实现智能化管理和数据自动化汇集,为梨果产销提供了有效的管理决策。
2020年,隰县对约3700亩梨果示范基地进行智慧果园打造,通过部署智能虫情分析测报灯、太阳能物联网杀虫灯、土壤墒情检测仪等农业物联网设备,利用设备自动获取的环境监测信息、病虫害智能信息等数据,进行梨果生长、虫害防控、气象灾害预防等大数据建模,实现了梨果产业的智能化监测、精细化调节、科学化管理、数据化决策。
隰县果业中心办公室主任王一波介绍说,以前受区位劣势影响,梨果一直卖不上好价钱,现在随着智慧果园的建设,玉露香梨的价格也越来越好,最高的出地价为20元一斤。目前,“隰县玉露香梨”被列为全国绿色农业十佳果品地标品牌,品牌价值87.43亿元,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幅提升。
在取得优质生产技术规程省级标准的基础上,隰县还积极推广玉露香梨质量溯源体系建设,全县溯源监管平台覆盖3镇4乡共计3341家玉露香梨种植户、15个合作社、13个加工和营销企业;数据录入占比95%以上,数据覆盖90%以上种植环节;溯源档案覆盖企业、农户、果园基本情况,以及施肥、病虫害防治、采摘等14个核心过程,实现一户一码、一果一码。5年来,累计品牌标签发放和贴标近3亿枚,消费者精准扫描累计42万余次。
王一波表示,这个追溯系统不仅可以掌握第一手的营销反馈数据,未来还可以反溯。梨农能通过它了解消费者的诉求和习惯,从而精准识别自己的客户,实现产品的定向发送。
在隰县,数据成为“新农资”,手机成为“新农具”,直播带货成为“新农活”,农民增加了数字技能“新本领”,梨果业的数字化模式正在培养造就一批新型农民。
产业兴 治理好 幸福多 乡村振兴之路更宽广更现代
基于梨果产业的主场优势,隰县在数字“补链、延链、强链”上下功夫,实现了产业提质和市场主体倍增的“双推进”。为解决梨果配套能力不足、种植采收“卡脖子”现象,隰县开发了“念极青”玉露香梨膏、“享之乐”玉露香酒等优质产品。同时,一批生物肥生产、包装纸箱生产、畜牧养殖等企业落地,形成循环经济。
远大纵横公司还开发“隰之游”和“农业认养”小程序实现乡村旅游、农家乐私人定制等农旅服务,推出“乡村旅游+农家乐+定制周边”等“一条龙”产业链条推广模式,游客通过“线上定制产品款式+商户线下邮寄”模式买卖当地特色产品,拓宽了特色产品的销售渠道。
“农业认养”小程序应用开创“线上认养+私人定制+精准服务+全程可视”的农业发展新模式。游客可在线浏览并认养梨树,支付订单后能够随时查看果树的生长状态以及在线视频。等梨果成熟之后,由果农统一为客户进行邮寄服务。在临汾市区工作的“90后”张思妍说:“我认养了一棵阳头升乡青宿村的梨树,我觉得挺有意思的。不仅能吃到最正宗的玉露香梨,还能在线或者到现场去参与梨树的管理。”
梨果产业的数字化带动7个乡镇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乡村新业态,龙泉镇推出智慧社区、阳头升乡以电商打造新潮流、下李乡着力发展“智慧旅游+农副产品”、黄土镇以“智慧村务+智慧矛调”打造亮点、城南乡大力发展“智慧大棚+农旅”……
数字赋能乡村振兴,力求效率优先、注重群众体验,解决群众办事难、办事慢、办事繁等问题,新型的乡村治理数字图谱正在形成。
证明审批、申请表盖章等6项功能,“隰县数字乡村”小程序上就能办理;志愿者招募、“三务”公开等13项工作网上随时更新;农技培训、办低保流程、残疾人换证等惠民服务、办事流程网上及时送达……
5月3日,粮贸家属楼因为下水道漏水产生邻里纠纷,居民登录小程序“数字乡村智慧社区”,点“事件上报”,社区工作人员看到后马上入户协调,矛盾很快解决。有些上报后社区解决不了的问题,工作人员就第一时间反馈给相关部门,比如房屋安全方面的反馈给住建局、消防隐患反馈给消防部门,效率比以前高多了。
鸿运小区居民刘淑伟平时在临汾市区居住,工作需要开一个居住证明,他就在网上上传了诉求。网格员看到后,马上上报进行审批,两小时就办好了。刘淑伟高兴地说:“真是太方便了,如果我从临汾市里赶回来办理,最少也得半天时间。”
诚如隰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张小东所言:“数字乡村建设就是为美丽乡村发展提供强大引擎和动力,进一步实现隰县产业强、乡村美、农民富,不断增强隰县人民的幸福感、获得感和安全感。”
本报记者王秀娟文/图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